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新闻资讯
—李寻欢七律《绮怀之四》赏析
作者:梓农(真名:赵雄;中华诗词曲赋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学术部部长;著名诗人及诗评家。)
绮怀之四
梅菹佐酒意方浓,向晚蜓飞孟夏风。
艾叶斜簪云鬓绿,榴花倒叠舞裙红。
纵无锦字劳鱼雁,也画青眉上井桐。
夜雨巴山梦初醒,那堪明月桂堂东。
唐•白居易在【文苑诗格】里面提出“杼柝入境意”的慨念:“或先境而入意,或入意而后境。古诗:‘路远喜行尽,家贫愁到时。’‘家贫’是境,‘愁到’是意。又诗:残月生秋水,悲风惨古台。’‘月’、“台’是境,‘生’‘惨’是意。若空言境,入浮艳;若空言意,又重滞。”杼,织布机的梭子。柝,是旧时巡夜打更用的梆子。白居易说杼柝入境意,就是要求作诗时,要把诗境诗意像梭子一样织进去,像梆子一样敲起来!
江西诗派讲究的化典化句,实际上就是“化”境“化”意。起句直言“意方浓”,并说明原委:梅菹佐酒。作者喜欢用上等杨梅泡糯小高粱头道原浆酒,再辅之以蜂蜜。此酒度数高,入口爽,不知不觉就会喝高了,当然酒意也不知不觉变浓了。对于诗人而言,诗意在此时随着变浓是大概率事件,杜工部就曾有诗云:“赋诗拾翠殿,佐酒望云亭”。对于作者而言,则是每有“梅菹佐酒”则必发“诗疯”。这首诗当是其发“诗疯”之代表作也。
酒意催开诗意,诗意开始发疯。首先让作者发疯的是初夏的蜻蜓。一个“孟”字,暗含机巧:明面上是指时序,暗中却含有“孟浪”之意。蜻蜓飞翔本就难以捉摸,何况醉眼之中,作者此时看蜻蜓,怎一个“浪”字了得!刘禹锡就曾经描述蜻蜓的“浪劲”:“蜻蜓飞上玉搔头”。
颔联继续“疯”:艾蒿叶子怎么都是都是“斜”的?是叶子绿呢还是云鬓绿呢?石榴花怎么都是“倒”的?是石榴红呢还是裙子红呢?简直是酒话连篇,“疯”人“疯”语。然而就像醉拳,形醉而神不醉。“云鬓绿”,暗中化李贺“绿鬓耸堕南云起”的成句,“舞裙红”,暗化元稹“舞旋红裙急”的成句。在“疯语”中化句,你还能说他“疯”吗?最多也就是“装疯”逞才。
颈联装“疯”露了底:作者疯着疯着就警醒起来。锦字泛指情人之间的书信,薛涛有诗云:“锦字开缄倒是愁”。而鱼雁既代表书信本身,也表示传送书信。元稹有诗云:“凭仗鲤鱼将远信,雁回时节到扬州”。而画眉更是夫妇间恩爱的典故。王昌龄有诗云:“盘龙玉台镜,唯待画眉人”。至于为何画眉上井桐,那也是因为“井上梧桐是妾移”(唐张窈窕诗)。作者这里连续用情爱典故,表明其在似醉非醉之时,想起了老婆。要么是喝醉了不好向老婆交代,要么是想起了与老婆共饮的场景。
尾联收住了“疯劲”,李商隐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的巴山夜雨把作者惊醒。“梦初醒”三字让人豁然:原来前面的疯话都是梦话!在梦话中还如此惦念着妻子,可见情真意切。读至此,先前戏谑的情绪倏然收紧,几分感动油然而生。作者起身,寻雨不得,才想起是梦中的雨把自己唤醒,抬眼望见一轮明月,思念更加浓重:这轮明月可是照见李商隐的那轮?可是照见“画楼西畔桂堂东”的那轮?可是照见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的那轮?月犹如此多情,让思念中的人儿情可以堪?
整首诗起承转合一任天真,无迹可求。而意象之繁密让人应接不暇。白居易追求的编织诗意的“梭子”声和“梆子”声此起彼伏,繁锦灿灿之际,也不免留下些许遗憾:意象过密,反而缩小了审美空间。不知作者以为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