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新闻资讯
金风吹老梧桐木,桐木凋伤玉露生。
兰夜更深红烛灺,莲汀花放暗螀鸣。
经年离恨钗无凤,一夕偷欢鹊有情。
阿母绮窗如缺月,今宵亦盼穆王行。
—李寻欢七律《辛丑七夕戏作》赏析
作者:刘德美(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著名诗人、诗词评论家。王小池;中华诗词曲赋楹联协会代理秘书长兼河北省分会常务副会长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著名诗人、诗词评论家。)
首联出句金风吹老梧桐木是化自西风吹老洞庭波这一句,这是元朝唐温如的一个句子,被误收入全唐诗了,原诗如下:
--作者:唐温如(元)
西风吹老洞庭波,一夜湘君白发多。
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河。
这一句既夺了西风吹老洞庭波这一句,又夺了李白的“秋色老梧桐 ”句。而金风玉露分拆开,显然是夺秦观词《鹊桥仙-七夕》中的:“金风玉露一相逢”,妙在分而为二,将金风、玉露分置于出句对句中,既做到了对仗工稳,又巧妙运用了两个字求旧,四个字求新的妙尽诗派化句原则。对句夺的是杜甫的《秋兴》八首第一首中的“玉露凋伤枫树林”,同时再夺杜诗《登高》中的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中的木字,不用叶,不用树,而用一木字,何意也,因有老杜无边落木一句,更因为木是入声字,树是去声,而叶虽然是入声,现代汉语中与夜字读音相近,所以作者有意避开,用字之巧妙,用心之细,由此可见一斑。出句对句间用了一个顶针技法,形成一气贯穿的气势,而且意境紧密相关,相当老到。
首联综合来看,是两句连夺四人五诗,并杂揉成形,这些技法在寻欢先生的诗中多次出现,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套路,就江西派的夺胎换骨技术而言,寻欢先生可谓走出了一条新路子。最后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,这一联实际是个流水工对,而且有句内对技法,同句中金风对梧桐,桐木对玉露。两句之间,金风对桐木,吹老对凋伤,梧桐对玉露,七个字对上了六个,虽然最后一个字木和生要借义才能够算工,但已经是工对的范围了。
颔联是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意境式逆挽流水对(同时再次使用了句内对,兰夜对红烛,莲汀对暗螀),为什么说是意境式逆挽流水对呢,因为从字面看不出这联是流水对,但从意境上讲,这是个逆挽关系,兰夜就是七夕,七夕的深夜,诗中人房中红烛灭了,应该是准备入睡,后面对句接了一个,莲汀花放暗螀鸣,莲花是白天才开的,所以林木深处的蝉鸣实际应该是写白天的或者傍晚,否则莲花就是关闭而不是开放了,因此对句应该在前,出句应该在后,这样用法,叫逆挽对,此先生之所爱所熟,诗中用之甚多。这一联对得又工又巧,同时意境上回旋反复,特别值得令人回味,至于用典化句,这个几乎成了先生写诗的本能,信手掂来,羚羊挂角,不着痕迹。
此联出句化晏几道名句,“红烛自怜无好计。夜寒空替人垂泪。”原词如下:
--作者:晏几道(宋)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。斜月半窗还少睡。画屏闲展吴山翠。
衣上酒痕诗里字。点点行行,总是凄凉意。红烛自怜无好计。夜寒空替人垂泪。
虽然只夺了“红烛”二字,然小山之词传唱极广,知者甚众,因此读者一触即生孤独之感,此夺法含而不露,化而不抄,妙法乎?似可学,然落笔之间,似乎又不可学也。对句化用宋代刘过《念奴娇》句:“花落莲汀,叶喧梧井,孤雁应为侣。”暗示了诗中人是孤身一人的身份,为颔联做了准备。再夺宋•张耒《汴上书事》中“空林啅(zhào)起团惊鹊,槁叶悲啼有暗螀”一联中的诗眼进来,为下一联留下伏笔,不懂典故或不熟谙诗词者,不影响理解阅读,而老于此道者读之,不禁击节称赞,特别是对句夺的两句本身并不太出名,而化入此诗中成为佳句,真可谓夺胎换骨,点铁成金,
颈联抒离恨之情,化用唐代韦庄“土蚀钗无凤,尘生镜少菱”句,表示无凤凰成双,懒于梳洗;一夜欢娱,亏得鹊有情,才能相见,暗喻神、人不如禽。此联用推进式流水对法,对得又工又巧,两个典故化得行云流水,同时将经,一两字前置,句式也由颔联的二二二一变成二二三,避免了重格,真妙手也。
尾联用王母与穆王吟诗和诗之事典,同时化李商隐《瑶池》一诗入出句对句,更化黄仲则名句“似此星辰非昨夜,为谁风露立中宵。”于其中,事典语典双用,加深拓展了诗意。所夺原诗如下:
作者:李商隐(唐)
瑶池阿母绮窗开,黄竹歌声动地哀。
八骏日行三万里,穆王何事不重来。
作者:黄景仁(清)
几回花下坐吹箫,银汉红墙入望遥。
似此星辰非昨夜,为谁风露立中宵。
缠绵思尽抽残茧,宛转心伤剥后蕉。
三五年时三五月,可怜杯酒不曾消。
注意,这个尾联是流水联,流水联这个理论是李寻欢先生研究并提出来的,前人的诗词理论研究中似乎无此一说,我们没有深入研究,不好下结论。据先生讲授,流水联也可以理解成半对的流水对,或者不对仗的流水对,出句对句间有天然的顺序联系或者倒序联系,顺序则为流水联,反过来叫逆挽流水联。
以此联结束全篇,余以为大妙也,真可谓神来之笔,不懂典者能明其意,懂典懂诗者大呼过瘾,关键是此处出人意料的翻新手法,用句古人诗评中的老话来评论:真翻天妙手!此句仍用暗喻手法,用了兴观群怨中的“怨”字,其手法怨而不怒,埋怨王母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之意,就此停笔,辞尽意不尽。
全诗通篇景中含情,情中有景,技法多变,全诗四联,三个流水对,一个流水联,四个句内对,令人瞠目结舌,欲仿而不可得也。最难得之处为,此诗为寻欢先生骑行中口占而成,我辈有幸,在群中出同题后,先生响应并口占之,记时约十二分钟,而技法之熟捻,立意之新奇,结构之巧妙,即深思苦虑,未必能出其之上,自古诗有别裁,然未听闻有法度在诗之先者,先生手法,有天赋一面,更多是博闻强志,大量练习而来,谓之斫轮老手,不为过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