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新闻资讯
夏夜有思其八
-呈杨逸明、巴晓芳、潘泓、姚义勇、
汪新军、方世焜、张远益、冯立武诸先生
兰池浴罢浴青池,胜日寻芳嫘祖祠。
蛱蝶双飞风细细,槿花半落月迟迟。
不期蜀季开如锦,应是东君留我师。
更有仙人持北斗,良宵共进酒千卮。
--李寻欢七律《夏夜有思其八》赏析
作者:欢露冷(真名:白涛;中华诗词曲赋楹联协会常务理事兼专家组副组长;中华诗词学会会员;著名诗人及诗评家。)
这种颂圣体诗难度大,不好掌握分寸,一般都是写给尊长和上级的,所以要捧。诗中所呈诸先生,皆当今诗坛之大家及领导也,故而将本诗归为颂圣体,虽然不全对,但也不全错,大体而言,本诗应该是属于与孟浩然之《临洞庭上张丞相》类似而难度更高的作品。这类诗,难在要捧的高雅,不留痕迹,颂的恰当,不致恶心,忧伤的情绪要通过极为隐蔽的手段表现出来,不能在诗中直笔写伤情别意,故而难度非常高。本诗通过用典化句,炼景炼意,使音遣象,写得雅致而瑰丽,不卑不亢,不媚不俗,描绘了一场贤人毕至,花开锦簇的场面,表达了诗人间深厚的友谊与聚会的欢乐,同时不着痕迹地暗示了分离的痛苦,从技法上讲,是一首值得深入分析的典范作品。
首联的兰池浴是端午习俗,据作者言,此处为虚写,诗人们并未去洗温泉,泡桑拿,只是借兰汤来表现端午时令而已。己亥端午前三日,晴空万里,作者与当代华人界二十余名著名诗人共同出游,风和日丽,天清气爽,正是采风赋诗的大好时光。此处青池是用典,指沐浴在阳光下。胜日寻芳嫘祖祠,是化用“胜日寻芳泗水滨”句,充分表现了作者江西派诗人夺胎换骨之本色。而嫘祖为黄帝的夫人,华夏始祖之一,在美好的日子里去谒访几千年前的先贤,令人有岁月悠悠之感。
颂圣体诗不能出现任何不吉利的词,不能写大风大雨,落英纷纷,所以颔联写的是双飞风细,半路月迟,很好地承接了首联的胜日出游之意,起承之间,了无断痕,而颈联转写蜀季(葵)花开似锦,然后顺势说出因为嘉宾纷至,春神才让此花盛开的意思,不由得让人想起武皇冬日令百花齐开的典故。而槿花半合,月亮迟迟不出,另有一层意思指美好的时光太短,连朝开夕落的槿花都不忍闭合,这个是典型的比兴手法,借物抒情,所谓托之香草美人之技法也。
颈联是一个逆挽流水对,而且是个巧对。前面四字词对,第五字字对,第六字借义对。“若”有你的意思,正好借其义来工对对句的“我”字。第七字是借音对,“师、丝”近音,以丝对锦,巧妙而工致,这一联明宽实严,明拙实巧,更妙在先说出蜀葵花盛开的结果,再在对句虚设出花开的原因,先说结果,再讲原因,出句对句之间是一个紧密的果因关系,故称逆逸流水对,非律法高明者不能为之也。而出句作者显然是故意做成大拗,使用大量仄声字以加重语气,对句则以平声字为主,用音调来强调伤别之情,一个“留”字,既救了出句的“若”字大拗,又通过音调表达了高山流水,知音难觅的情绪。“应是东君留我师”七个字中,“应是”是徵音,声调悲凉;“东”为宫音,声调至浊,起一个平衡而缓冲的作用;“君”再变成徵音,二度拉低情绪,加深苍凉感;“留我”两字为羽音,声调如绵绵流水,将惜别之情,知音之意表达的淋漓尽致,同时将情绪拉到顶峰;最后收在为徵声的“师”字上,使情绪再次转入哀伤悲凉。本句七字,四个徵音,两个羽音,一个宫音,通过字音将低沉忧伤的情绪表达的极为充分而意思上完全看不出来,可见作者深通上古音律,于古韵之应用得心应手。同时,因为这类诗不能出现不吉利的景物,必须以乐景写乐情,而不可使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常法,也不允许使用沉郁顿挫的传统技术,在这种情况下,字句上的变化腾挪便成了唯一的出路,故而往往要用逆挽流水对和大拗、五音变化来制造丰富的语感和节奏感,委婉地表达哀情。以字句、音调弥补意境上的不足是老杜、李商隐常技,寻欢江湖人称当代诗圣,其诗兼老杜、小李之长,以技法圆熟著称,通过本诗,或可知其非浪得虚名之辈也。
尾联从颈联生发而来,由一个“留”字,引出良宵夜饮,而普通的饮宴用在这里毫无意义,于是作者弃老杜从大李,使出进阶法以仙人捧北斗劝酒,来暗示饮者地位崇高,不可谓不高明雅致。而这种想象合理合情,颈联尾联一气贯注,直泻而出,充分表现出妙尽诗派结转八字心法中“生”字决的神技。读至此,全诗语已尽而意未穷,给读者留下了大片的想象空间。同时以华丽的字句,神奇的想象有效冲淡了本诗的颂圣本质,拓展了诗意,给读者以美的享受。观其尾联,与王维《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》中颔联“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。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总之,此类诗从写作上讲,应该注意多使用词典、事典以增加其可读性,以字句、音调变化来加强其曲折性,用词工句丽来弥补诗意本身的贫乏,从而达到娇而不媚,流而不俗的效果。窃以为从当代人写的颂圣体来看,本诗似可列为范本之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