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中华诗词曲赋楹联协会

无端冷雨忽相侵——李寻欢七律《春夜有思其一》赏析

发布时间:2023-12-13作者:李寻欢、浊清

作者:浊清(真名:陈作清;中华诗词曲赋楹联协会顾问兼专家组副组长;中华诗词学会会员;著名诗人、诗评家。)

 

春夜有思其一
作者:李寻欢

梦醒灯前学作针,无端冷雨忽相侵。

半生代赋常缺笔,一枕欹霜思旧林。

起舞人忘中夜语,登台客笑仲宣吟。

华年屈指知天命,犹负春闺绿绮琴。

 

此诗大好,使事绵密,属对工稳,用情深婉,有一唱三叹之致。全篇总体以司马相如自况,表达伤时感逝,思乡怀旧之情。首句用铁杵磨针的典故,写自己勤苦操劳,无日无夜的状况。因生计和抱负不得不磨针,但却着一“学”字,所谓正话反说,重话轻说,为诗家妙法,如此故作轻松,更显有难言之苦,正所谓欲说还休。然而,人非铁石,岂可作针?正因过于辛劳,致使身体多病。这自然就引出第二句来,无端冷雨忽相侵,此句化用了李商隐的“茂陵秋雨病相如”之句,用“相如多病”的典故,但却毫无痕迹,此为化句用典上法。至比,实际已点出此诗与司马相如关系及全篇主旨,因为寄令狐郎中,正是一首思旧之作。第三句,直接第二句之意,明写相如,实际是写自己多年为他人代笔写文章之苦。缺笔是典故,古人给上级或者长辈写信或者文章时,遇到上级或长辈的名字往往将其名字中的笔划少写一笔,为示敬之意,这里化典无形,不知此典故者,可以理解为代写文章而缺少笔墨,也完全讲得通,此句极尽顿挫之致,同时显雄健笔力及化典神通,非初学者可为也。第四句,承首句梦起,一枕欹霜是化黄景仁的名句:“一梳霜冷慈亲发”,是说因辛苦熬夜,白发多有脱落,把枕上都盖了一层白霜,这是夸张的笔法。思旧林,就是怀念家乡和故人,是化用王维的名句:“自顾无长策,空知返旧林。”第五、六句,两个典故,再对思旧林作渲染,其中第五句远接第一句梦起磨针,中夜语是用闻鸡起舞典故,原文为:“初,范阳祖逖,少有大志,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,同寝,中夜闻鸡鸣,蹴琨觉,曰 ‘此非恶声也!’因起舞”。本句中的主角应该是指刘琨而不是祖逖,因为刘琨后来因为生活奢侈而逐步淡化了收复中原之志,而祖逖并无忘闻鸡起舞志向的事实。第六句是王粲登楼的典故,王粲登楼作登楼赋,主要是思乡的调子,当然也兼有身世之感。五六两句属对工稳,且一忘字,一笑字,与首句学字异曲同工,大妙特妙,苦情万千,忽然而忘,灿然而笑,欲说不说,实为难说。其实,说忘又何曾忘,说笑又岂能笑?第七句收束全篇,第八句再荡开一笔,写相如的绿绮古琴,关合全篇自况相如的主旨,与首联相照应。犹负深闺四字为言情再添一笔,尤见深沉。全篇浑成,允为佳作。